主演:伍迪·艾伦 / 露易丝·拉塞尔 / Carlos Montalbán 导演:伍迪·艾伦 语言:英语 / 意第绪语 地区: 美国 编剧:伍迪·艾伦 / 米基·罗斯 类型:喜剧 上映时间:1971-04-28 别名:傻瓜大闹香蕉城 用户标签:WoodyAllen,伍迪·艾伦,美国,喜剧,1971,黑色幽默,美国电影,伍迪艾伦 片长:82 分钟 imdb编号:tt0066808
Fielding Mellish(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是一个产品测试公司的小职员,他喜欢上一个叫Nancy(露易丝·拉塞尔 Louise Lasser 饰)的女孩。Nancy热衷社会运动和民主革命,却对Mellish没什么兴趣。她去了一个叫San Marcos的国家参与了当地的革命,而为了追随心上人,Mellish也随之去了那里。他阴差阳错的加入了革命军,经过浴血奋战,革命终于成功。原来革命军的领袖却成为了新的独裁者,随即被推翻,Mellish被选举成为新的领袖,顿时威风八面。Mellish更作为国家领导出访美国,受到了隆重的接待。Nancy也十分倾慕这个革命领袖,想方设法接近他,却没料到此人竟是她之前甩掉的Mellish......
《香蕉》下载观后评论: 7.5 / 故事中细枝末节的笑点依旧保持着Woody Allen的喜剧水平。一个普通职员运气好把上了大学妹,一段男欢女爱后被拒,阴差阳错成了某个小国的总统,访问美国时被前女友主动示爱的故事。女性被描绘成崇拜权力(有些渴望被训导的意味)的形象(毕竟是在1971年代),男性是懦弱的却又被时代推上了舞台,也因此极度讽刺地与前女友结婚,以一种公开的形式。男人在“访问美国”时的轻松伪装,多余的“翻译”,法庭上的戏谑与种种闹剧,对于政治与法治的讽刺,却有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调调。
看的第39部伍迪艾伦,冲破了审美疲劳,钢琴曲缓缓流淌,性尴尬的设计都看得人柔软起来。开篇美国记者报道拉美独裁者的讽刺还是snl的风格,之后20分钟香蕉共和国的指涉就差点消失了。切入正题,就成了傻瓜大闹拉美。逃到丛林后的段落调侃了莱昂内。《傻瓜大闹科学城》《傻瓜入狱记》《性爱宝典》《爱与死》和这部《香蕉》,作为伍迪艾伦早期作品,和后来日趋成熟乃至最终定型的风格差异明显,那时更轻佻和充满喜剧服务意识的他,将会倦怠于讨好任何人,只说自己想说。
伍迪·艾伦早期作品,看得出这个时候他还在探索属于自己的风格。无厘头的搞笑风,也很有想象力,想批判的想讽刺的一锅乱炖,虽然炖出来后味道变得杂乱,但总体还是美味的。对比起他后期典型的“市民风俗喜剧”作品,这部整体来说显得有点散,想说的很多,但很多时候只是蜻蜓点水。看得出他前期的作品真的很犀利,爱用一根棒槌横扫一切他想要戏谑的事物,爱“当头棒喝”,后来反倒是更“绵里藏针”了,直打蛇七寸,辛辣得更隐秘。可能这就是天才吧,什么是玩电影,这就是。
相比于处女作的段子化,第二部整体圆润了许多,拉美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对于独裁者、反抗者、美国,三者关系的讽刺,敖德萨阶梯,黑人女胡佛等恶搞,大量的无厘头桥段,笑点十分密集。什么是知识份子啊,就是买色情杂志前,要先拿五本《时代周刊》式的严肃杂志伪装起来。故事最后,伍迪和当时的妻子路易斯·拉塞尔漫步在纽约街头,谈论着那些虚无的命题,镜头传递出的浪漫感觉和后来的《安妮·霍尔》、《曼哈顿》竟有几分神似。
确实很好笑啊 从头笑到尾感觉这个时期所讨论的爱不是爱 伍迪艾伦的爱情观也在逐渐成熟吧啊我记得里面伍迪艾伦有个梦 两群黑衣修女分别抬着十字架 上面绑着他和他的同事好像 他们俩叽里咕噜很搞笑得挤眉弄眼 而黑衣修女二话不说放下十字架扭打在了一起然后我噗嗤笑了 而其他人都没有笑看来宗教的讽刺意味对于大家来说确实很难get到啊
梗塞得太满,机灵抖得。。。我知道您永远也抖不完,但是enoughisenough...这部片现在来看,它的最可取之处是他买色情杂志时的自白:doingasociologicalstudyonperversion.I''muptochildmolesting...嗯。。。30年来从未影藏过什么。。。坦荡
音乐在《香蕉》里已经不再是音乐了,可以这么说,这是一部"音乐性"极强的影片,音乐是渗透并且参与着每一个段落的。早期的艾伦还是气焰太盛,无论是形式还是母题,甚至是喜剧的冲突设置,一切都往"大"里去写,观赏性第一。而伍迪的蜕变也正是把喜剧的矛盾冲突从宏大到细微,从外部到内心的过程,这也是高级喜剧的标志。
很有意思的开头以及结尾,有没有独创性一目了然(点外卖的那场戏也很好笑)。还是有蛮多装傻的桥段,但是还好伍迪艾伦没有过多停留在这方面,除了动作上的逗乐,剧情和台词上的喜剧性之外,都会追求有所表达,这是与大部分屎尿屁喜剧以及虽然也想借喜剧外壳表达些事情,但既不好笑又表达生硬的烂片的明显区分。
伍迪艾伦一定很喜欢卓别林吧,滑稽的表情动作设定特别逗趣。他的搞笑是让你摸不着头脑的,但是自圆其说最后总能绕回来;他的严肃批判夹杂在无厘头里面,他讽刺政治与性(他真的是每一部都不能离开这个议题),就跟做梦一样,一段一段的跳跃,却能衔接的上,只是等到醒来(看完电影之后)基本什么都不记得。
虽然有很多政治历史梗会没看懂,但也不妨碍对整个片子的理解。伍迪艾伦一出场就能引人捧腹大笑哪怕他在做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一次的角色对比《傻瓜入狱记》不同在于,傻瓜是一个很低的社会阶层,而香蕉中则是较好的经济阶层。但殊途同归的是伍迪艾伦最后仍然是一个全国通缉但从不犯事的大犯人。有趣
编剧出身的伍迪·艾伦在指导早期犀利地把性爱与政治作为十分恰当的黑色幽默切入点,类似本片里“不流血的战争”,崇拜领导主义的女人等等,多有时政隐喻项和讽刺目标。这种把对于性和政治这两种男人梦寐以求的东西的精准把握,投射到日后多是老头本色出演的角色背景里,确实是种极具吸引力的技能。
中国好一点的年轻导演都离不开模仿,比如姜文模仿库布里克,周星驰模仿伍迪·艾伦。这部影片的无厘头黑色幽默和政治隐喻令人捧腹深思,有人说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令人笑过之后还会留下思考,但和艾伦比起来,周星驰似乎只是照搬了他的搞笑无厘头,对现实的讽刺和政治隐喻则表现得较少。
看完后期伍迪大师的成熟作品再来看这部,就真的是稚嫩了。然而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小细节令人忍俊不禁,同时赞叹导演的妙趣才思。全片最大的亮点在于,既讽刺了独裁者,又讽刺了革命者,捎带手也讽刺了那种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其实特别虚伪特别幼稚的小女生的爱情。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