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结束工作,只想赶回家休息的医院胸腔科主治医师夏正(王柏杰 饰),在离开医院后,却因为一位车祸重伤的急诊病患而被紧急召回。夏正的病患,同时也是八卦媒体记者的金有中(薛仕凌 饰),因收到风声听闻有不知名病毒在各大医院爆发,为了挖掘独家,积极的想找出感染源头,而千方百计住院;另一方面,男护理师安泰河(曾敬骅 饰)与实习医生李心妍(项婕如 饰)为彼此相爱的热血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有热忱,在医院一待就是好几天。他们,在病毒爆发时,不但遇上了无预警的封院,也面临了被吞噬的人心。在大家都有可能染疫的情况下,医生、记者、医护人员究竟该自保还是救人?并在这个逐渐分崩离析的医院、制度与人心中存活下去?
第25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 最佳剧情长片(提名)
第25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 最佳导演奖林君阳
第25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 最佳编剧奖(提名)刘存菡
《疫起》下载观后评论:
最恐怖的是导演应该很清楚自己在拍什么『2020金马创投会百万首奖获奖作品,2023台北电影节13提5中』,不出意外今年11月金马奖仍旧是最大赢家。影片可看性非常非常高(至少让我迷上了王柏杰),电影表面看似在讲SARS下始终坚守的医护人员,但片段化的场景“恐怖”到活人看了就立刻会明白这是什么。无论是拍摄背景还是内容呈现,脸颊上的护目镜压痕,报团自保驱逐他人的人类。整个主创团队、演员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当影片中的一切可能都是生活的搬演,怎会不代入映射的更多。但内容确实还是蛮硬伤的:1.查病历真随便;2.原来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上班都不戴口罩;3.太搞笑了,前线新闻稿的收件人是胡总编,HXJ吗哈哈哈哈;4.所以出租车司机角色设定的意义是?小女孩设定的意义是?护士洗白的意义是?人间自有真情在吗?

到底谁在说煽情啊,倒是感谢对岸选择拍这个题材,才让我们有机会能看到正常制度下影像该如何叙述医疗突发事件。在电影纬度上,这个片子只是一部乖乖呈现灾难片群像戏的水准之作。没有口号,没有宏大叙事,镜头只对准普通人面对生死时的人性选择。对于人类面对死亡和未知的恐慌,镜头是极其凌厉、冷静且克制的,这种反应才是人类面对灾难时正常的反应。PS.医院那对小情侣倒是让人印象深刻,两人的价值观内里是极其相同的,影片也给了两个人同时急救的镜头。他俩一起作为无国界医生为理想奋斗这样的价值观,也只能在对岸见到了,男生得sars后的天台对话有点理想主义,但放在对岸的文化环境下倒是极为真实,在内地倒是很罕见,内地的大家都在房子车子票子的算计中,自保自己的可怜虫

29。拍得太脱离写实了,会觉得为脱身而与记者合作调查的“医院内鬼”和孤身进入B栋确认确诊状况的行为根本矛盾;护士长可不是实习毕业生,院内有人不认识护士长也太离谱了;…等等。以天使化身的出租车司机为代表的人物、以身为医护却爱情上脑质疑基本隔离原则为代表的行为,统统都体现着本片的“设计图”性质。讲医院吗,讲SARS吗,想到“十几亿人找不到11个会踢球的,说的就是你,印度”这句话。碍于前述的种种功能性设计,本片对人性的描绘就只能是创造式的而不是观察式的了,但也正得益于同样的因素,让人不必要苛求角色转变的节点,它就至少做到了对医护的歌颂。又见谢盈萱小姐,好像又是一个封后之后角色始终不吃重的例子。

很多人都在说煽情,我倒觉得已经很克制了,而且连《中国医生》10分之一的眼泪都没有,以非常写实甚至带点惊悚片氛围的方式展现SARS初期台湾一间医院的众生相,不仅仅是借着SARS来讲述新冠,更重要的是展现医疗人员在面对未知病毒时候的表现。没有歌功颂德,没有宏大叙事,导演把镜头对准了个体的命运,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坚定。虽然前半段确实比较电视剧叙事,但是后期还是有很多戳人的点的,结尾的戛然而止收得非常高级。为什么看一部讲述SARS时期的电影可以给人如此强烈的代入感?因为全世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都从来没有真正的从灾难中学到什么,当然,受苦的永远是普通人。

片尾曲是老吴的《是我的海》,太会了????那把声真的好治愈。一开始我还觉得会从03拍到23,谁知道看了半小时还在03,突然就有点懂了。最后说,献给20年前牺牲守护的他们。林君阳真的很会拍,AB栋连通的走廊走动的每一步都紧随着我的呼吸,夏医师的变化是细腻的,多少次踌躇犹豫思考。把中国医生最令我不适的地方,拍真实了。没有绝对的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近处的哭声都管不及了,我们不一定能管得了远处的哭声。这个结尾真的太好了,戛然而止。可能唯一不足的点在于,被封控在医院的路人家属也太冷静了吧,就这样安安静静有秩序地住下了,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就这样一天又一天。

电视电影既视感,叙事平铺直叙,剪辑细碎而奇怪,聚焦2003的非典,映射2020的新冠,面对灾难如出一辙的应对困境,电影没有宏大的观感,镜头对准小人物,记者,司机,医护人员群像的各切面,结合真实新闻画面的物料记录,有惶恐不安,有人性考验,有克难精神,但都呈现碎片化的堆叠处理,每条线都有周顾和描写,但都以草草收尾的方式告“结”,没有纪录片的触目惊心和身临其境,所以情感调动薄弱,空间内故事的发散性还有局限,也就全靠配乐和煽情来撩拨,以及经历过这两场无妄之灾的观众或许更容易被共情与拿捏,想想早起核酸处处健康码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主要是室内戏,20年前的那场非典疫情,医护人员每个人在面对未知病毒时,对自我安全和责任间纠结。没有歌颂没有什么大场面台词也不煽情。如果说煽情那就是夏正第一次去B栋送便当,隔着门摔倒的医护,他问你怎么样。对方踉跄站起来比了yeah的手势。第二次夏正得知自己37.8度,一场手术后在走廊打给女儿的电话。通过每一个镜头让我们了解: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不是神。会逃避会害怕,有人会选择继续救治病人有人也会继续逃避,这都是正常的。电影主要告诉我们这点而已。“如果你连自己的同事也害怕,那还怎么帮助病人。”
这部片把焦点放在传染病肆虐的医院里的医生,但是除了展示了温情和坚毅以外还有恐惧和自私,算是比较饱满的刻画。我们忍不住关心主角患病后的结局,按照实际情况他们也许都凶多吉少,但是开放性结局的留白恰好可以留出了好人有好报的想象空间,也许泰河还能去香港,爸爸还能回家见女儿。的士司机作为一个贯穿全片的角色,却没有完整的故事线,也没有太多情绪的流露,仿佛只是充当一个100%好人,这一点会有些遗憾。还有比较不足的地方就是感觉剧情没有铺开,情节都是点到即止然后故事继续往前走,好像没有特别的冲突情节。
虽然剧情就是老套 但是我的确觉得台湾拍的还挺好的 虽然有点零碎但是起码镜头感是好的 而且年轻演员的确比内娱的演技要强多了 有我喜欢的马华 还有从百年情书就开始好喜欢王柏杰欸 真好 还有就是湾湾的年轻男女生真的都有一种很干净的气质 爱了爱了 王柏杰值得一个台北影帝了啦 最有意思的角色是那个记者啦 “他的战场是在这里 在第一线何其有幸” 看起来潦草邋遢 其实还是有一颗报道真实新闻的心的哦 就是机遇问题啦 果然每次这种片最打动人的就还是亲情 ??
剧情起伏中是平常的医护工作,真的没有谁对谁错,面对危险自救是本能,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去达成的使命,毕竟死确实是一瞬间的事情。金有中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上的战场,阿河可能是被迫但也怀揣着无国界医生的梦想上的战场,夏正是突然体悟过来临危请命上的战场。本来以为会看到抗疫成功,没想到阿河和夏正在楼道里相互看了一眼就淡淡地结束了。是啊,故事是冲突中又那么平淡,我们都知道最后抗疫胜利,但不知道他们的个人命运走向何处。
哽咽?? 台湾的片子总是让我觉得华语片好陌生,看到被隔离的医生举横幅罢工的时候就知道和内地片的差距在哪里,你可以说他们自私,也可以说他们有自己的选择,这些不完美的角色让这部电影更真实。除了两条主线外最令我触动的是消极治疗的家属的那一段,深深的无力感,就算马华隔着口罩也能感觉到他那段话并不是圣母,只是一个站在幸存者角度上求你加油。喜欢这个开放式的结局,黎明的光普照在大地上,每个人都做到了全力以赴。
因为已经有部意味浓厚的剧集对同个事件做出覆盖,感觉电影的意图或许是尽可能寻求另个视角的表达,而想要抓取大事件之下的“小”视角。它足够让人感觉到那份挣扎与无奈,以及弥漫于空气呼吸之间的紧张和绝望;只是感受之外,它十分仓促地快进到下个煽情点,也因为角色众多而未能有更多空间铺展开来。相信林君阳履历如此好看,上手做个限定剧并不是问题。除了再次感觉到王柏杰在表演上的精进,其它方面都比较失望。
一部中规中矩的疫情题材片。本来以为讲述的是新冠相关,没想到是非典。作为只经历过新冠疫情的人,影片中的大部分情节和画面依然能够感同身受。珍贵的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展现人性的真实,在面临生与死的情境下,个人对生的渴望会超越一切,“伟大的人”有但是很少,而绝大多数人也只是做了当下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普通且真实,已足够打动人心。结尾的戛然而止,也得以让这部影片在观众心中留下绵长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