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书店])自编自导的新片[伊莉莎与玛瑟拉](Elisa y Marcela,暂译)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聚焦20世纪初一对女同性恋伴侣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一场女同性恋婚礼。主演纳塔利娅·德·莫利纳、格蕾塔·费尔南德斯。Netflix负责该片全球发行。
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伊莎贝尔·科赛特
《伊莉莎与玛瑟拉》下载观后评论: 典型地被历史捆绑住当下的表达,用一个古老的故事传递了同样古老的价值观,且仅仅做到了故事本身情节的完整而已。重点表现在对于困境塑造的局限,在没有解释清楚外力的情况下就使劲琢磨内力如何施展,这是本末倒置的。也同样不涉及身份与阶级、职业,抽空社会现实。最大误笔之处在于把性与爱割裂开来,参考阿黛尔甚至色戒中如何以爱带性、以性释爱,也同样是多场性爱戏的铺陈,在这里只是对于耳鬓厮磨的物理化展现,而本该带着性表现的爱却是那么天真无暇,在爱真正面临困境时性却又是缺位的。当然性爱戏份依旧是一大亮点,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其并不具有承载内容的强度。作为一个女性题材来说,也没能够从女性本位去做功夫,大都是社会图景的展现,对于身体、性别与婚姻的讨论都是无性征与立场的叙述,其只是借用了故事本身所自带的人文关怀而已。
这可能我迄今为止最喜欢的一部女同电影,大多数的 LGBT 电影都想表明一种立场,但是这部电影不一样,它讲了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的故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20世纪初一对女同性恋伴侣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一场女同性恋婚礼。电影做成了黑白的画质,似乎也是想要还原年代感。多舛的剧情和屏住呼吸的情欲戏,章鱼、海带和牛奶,让我想起了那句「在一段健康的情感关系里,性如果不是第一步,就会是第二步。」剧情简介里的「西班牙第一场女同性恋婚礼」让我误以为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故事,其实不是的,她们为了这场婚礼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谎言、欺辱、背井离乡、入狱、弃子。最后,玛瑟拉当年忍痛交给典狱长抚养的女儿来找到了妈妈,女儿不解的问玛瑟拉:「值得吗?」爱是山林、大海和蜗牛,爱是我会送一匹马给你。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3.5。3分给视听,0.5给真实事件。都是很温柔,像中世纪油画一样的黑白镜头。1898 年的阿根廷,修道院本是禁欲的象征,女孩子却在其中产生朦胧而热烈的吸引。雨里借伞到海边嬉戏,一次次分离和对抗世俗,女扮男装结婚被邻居的石头砸,面临监禁和牢狱之灾也要坚持相爱。本是最具代表性的LGBT抗争故事,导演着力点却意外放在很多的亲吻、抚摸和对视上,让它更像是个内核柔软的普通爱情故事。其实挺好,毕竟真实事件本身就有力量。然而片尾还是不出所料地大力拔高,以显示我们这个是抗争!抗争!合法化不容易!其实多此一举了。画面停留在伊莉莎骑马而来就已格外动人,剩下的,哪需要文字说明。
“……我想象我们所有的信织成一张毯子,我们赤裸着身子躺在上面,好像我们写给对方的一字一句,保护着我们使我们不再寒冷,忘记人们的闲言碎语,忘记距离……”而我也永远受制于窗外的眼睛。多么希望今天的世界可以多一抹色彩。还有啊,烧女图和伊玛,你们杀了我吧,地狱可以有这么长久偏向永恒的白光的幻觉。向两位伟大的女性导演表达我的崇敬之情,唤醒了我,我体验了两次爱情。我记起来了,高三的时候我说过,我不允许我的人生分岔,哪怕它将来要成为我的挚爱,我想了想,我仍然不允许,因为我无法承受。太他妈的美了,看的我胆小如鼠。
中规中矩,没什么惊喜。视听很有质感,尤其是黑白画面。如果单纯的想讲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讲得很流畅舒服,但是最后同性情况的说明,让人觉得导演有更多的心思,但是却在故事内容上偷懒和避重就轻。倒不觉得情欲场面多余,也不觉得过分煽情,影片到最后,女儿,Elisa和牵着马的Marcela一起出现,眼泪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旁边的直女眼泪止不住。看过之后,痛骂西班牙,更爱葡萄牙了。我的Berlinale 另外,两个人能坚持分开后再相见,du bist mein normales Leben也是令人艳羡了
这个居然是真实故事改编??? 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爱情?? 原本以为是比较现实的故事 有男的找上门来、大家的流言蜚语人身攻击会让其中一方妥协,结果居然女扮男装去结婚了!还专门去怀个孕证明OMG 原本以为贫穷劳累的生活会压垮她们,结果并没有。哪怕被抓进了监狱,话说监狱的女生都对她们好好,太讽刺了。原本以为生完孩子就会改变,会为了孩子着想,结果居然选择抛下孩子OMG OMG 这什么神仙爱情呜呜呜呜呜 两个女主都好勇敢坚强专情 付出了好多的代价才能最终厮守一生 哇真的太棒了
这部影片,从头到尾,比较担心看到的就是一方后悔,后悔开始,后悔决定走这条路。他们问值不值得的时候,我想,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像玛瑟拉说的“至少我们在一起了”。看到孩子,我还挺担心,玛瑟拉以后会沉浸在失子之痛里,索性结尾,在她走向那个骑马的身影里,我想,这份爱,被捍卫的很牢固,不可摧。痛苦是存在的,但他将一直被更浓重的爱所抚慰。谩骂和牢狱真的让我觉得很气愤,爱就是爱,除此之外,还能是什么呢?在他人言语及行为的不认同下,伊莉莎和玛瑟拉是勇敢的幸存者。
很久没看黑白电影了,感觉还挺不一样,刚开始有点迷迷糊糊,看到结局又倒回去看了开头才完全明白。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这几个字,还挺扎眼,其实本来就是个普通的爱情故事,但是因为抗争走了完全不一样的意义,父权社会,宗教信仰,世俗眼光都是她们要去摆脱的。最喜欢的是穿着长裙走向海里和分隔两地书信沟通还有在监狱里向别人大方介绍这是我妻子的几段。在监狱里反而害怕出去后被指指点点,心酸,好在遇到了好心的典狱长和他的妻子。你是我舍弃一切在一起都值得的人,她们说到做到了。
第一次对同性恋有了点历史观。报纸报道时,说的是“她们是怎么办到的?”而不是“她们为什么这样做?”第一次对新闻报道伦理有了体会。进了女子监狱后,才不被世俗打扰,收获祝福,这一段真催人泪下。镜头太美了,开篇母女见面,少女时期的懵懂,雾海云山,黑白似烟雾棉花糖。触动的点有,故意不带伞、海中嬉戏、伪装成男人的伊莉莎故意吐痰、典狱长和把她俩照片贴在墙上默默微笑的女人。最美的,是结局。走向那个骑马的女人,好帅的女人,一切值得。
永远不觉得片尾放历史进程放现实讨巧,永远会被婚礼墙击中。可能因为现在个人处境吧,从双女主第一个出现镜头开始痛哭。看的中途真是太恨这个世界了!在典狱长刚出现的时候(走向刚刚要好转的时候)中断去处理了家庭drama,回来看完还好是好结局。黑白摄影和两位都很美,每一个情绪点在此刻都能无比真切的感知到。希望有一天可以讲我们的故事。(4吧但是个人情绪处境太汹涌了 1星)
黑白拉拉片,仿照默片的小圆圈转场,还混入少量真默片素材。两女主从同学发展成闺蜜再升级至恋人,一个假扮男装,一个怀了孕,1901年在西班牙登记结婚,但很快还是受尽周遭人和警方打压。逃到葡萄牙坐了一段时间牢后,她们决定舍弃孩子远走高飞。改编自真实事件,跟昨晚印度片一样属于好看但艺术价值不高的。过多的床戏及片尾对世界同性婚姻状况的说明显得有些功利了。
相信不用过多解释《伊莉莎与玛瑟拉》当中的隐喻和符号,我们也能读懂科赛特这部复古新作里老调重弹的政治宣言。她大概想要告诉现代观众,这个书写于百年前的悲剧(政治迫害)仿佛就发生在昨日。是的,某种程度上歧视与排斥问题的本质都源自意识形态。然而大可不必在那些露往霜来的情欲里加入过多政治讯息,就让黑暗当中的《两束光》绘制出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不好吗?
吻遍她全身的雀斑,缠绵地恋爱。do you love me? with all my soul. 所以才能忍受住所有的不堪,编织看起来甚至愚蠢的作战计划。在监狱里接受到了最大的善意,外面的世界都当她们是怪物或马戏。不要因为不同而觉得自己有权力去指点。我还是该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各样抱有更大的善意,最起码不要另眼相看。配乐好平淡有点点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