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恩斯特·刘别谦 编剧: 查尔斯·布拉克特 / 比利·怀尔德 / 沃尔特·瑞奇 主演: 葛丽泰·嘉宝 / 茂文·道格拉斯 / 艾娜·克莱尔 / 贝拉·卢戈西 / 西戈·鲁曼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39-10-06 片长: 110 分钟 又名: 异国鸳鸯 / 情迷冰美人 / 俄宫艳使 / 妮诺奇嘉 IMDb链接: tt0031725 嘉宝在本片中扮演一名苏俄女干部,奉派前往巴黎调查三名手下出售一批沙皇时代珠宝的工作进度。这三名手下俨然已经被资本主义所腐蚀。不料她自己置身在自由浪漫的花都之后也不禁思想解冻,并且跟当地的中年美国男子发生了难分难解的爱情。而这名男子正是珠宝的前主人派来的阻止他们工作的……
《妮诺契卡》下载观后评论: 當劉別謙離世後,比利懷特在喪禮上感概世界再沒有劉別謙的電影,那一年是1947,世界才剛經歷慘烈的二戰,是時間巧合,還是命運的提示?電影也開始變得殘忍,要轉入人內心從不見光的黑暗層面,好像《大國民》一開場那樣,人人不自覺也會闖入非請勿進的大屋。劉別謙必然是舊時代的,他看到死後的世界又能不能再一笑置之?白色恐佈未來臨前,他還有餘地向列寧,馬克思開玩笑,對共產主義懷著同等目光,也看到資本社會如何改變人心(雖然她被改造了,合乎了男性慾望)政治話語變得情慾,男女情感在看似保守的時代中顯現有他/她的小樂園,無論你的取向是什麼,不明自知,也樂在其中,最色慾的都在鏡頭以外發生,人人也察覺對方底線,從而試探玩味,又有誰不想在這樣的國度中過日子?每次看劉別謙電影,彷似道別一個從來沒有經歷過,保持樂觀單純又優雅的國度。
明显看到了属于比利·怀德的东西,政治笑话的玩味在开始时刻用一种丑态可爱化的笔触刻画的尖锐无比,这一风格在怀德自己的《玉女风流》中发挥到了最大。整体是比较分裂的,开头的喜剧更像是后期的铺垫,三人组逐渐隐没,也是象征着政治讽刺喜剧最终让位于经典爱情浪漫故事的典型制片厂风格。当今来看,最有争议点的是对于苏联的政治化塑造以及资本主义自我的价值观美化与宣传,西方国家天然的对苏联带有敌视,不管是将社会主义等同为了法西斯的最佳笑料,还是不断用台词打造一个贫穷和大清洗的国家,苏联的成果都被依附于资产阶级的美感所忽略,成为被浮华景象与虚幻爱情所压制的东西。在另一方面,爱情所遮掩的是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消费主义被直白递到观众面前,其中最讽刺的是,那顶帽子将一个独立自主有主见的女性变为了爱情的附庸以及物质的奴隶。
(Lubitsch-Touch)当年没打过《飘》编剧比利·怀尔德,《玉女风流》。英语对白好听。喜欢“讲笑话”段落,“那些笑话不好笑,很蠢很笨,可是我还是会笑。”男主大谈“共产”,管家:“我一想到跟你分享我的银行账户,想到你可以拿走我存款的一半,那真是太过分了,先生。”“收音机就是买回来组装的小箱子,还来不及发出声音,他们又说有更新的款式。”“想吃点东西吗?”“今天所需的卡路里已经够了。”“爱是最平凡的产物,或所谓‘化学’过程的浪漫称号……化学上,我们已经起了共鸣。”“你到底是怎样的女孩?”“进化巨轮上的一颗小齿轮。”“你是我见过最可爱的齿轮。”“你看时钟,长针遇到短针,他们接吻了,岂不奇妙?”“时钟都是这个样子,有什么奇妙的。”“午夜了,一半巴黎人正在跟另一半巴黎人做爱。”
剧本里有很典型的怀德风格台词,和后来的one two three一以贯之,不过该片儿在刘别谦的电影里确实不算上乘,是典型的美式propaganda,就,也不能说美国对苏俄的刻画就不对,毕竟真实的斯大林时代只怕比电影里可怖得多,主要是那种轻佻的态度令人不适,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自以为是的、觉得其他地方落后、可笑、需要被拯救的典型的美国式态度。但是他们真的关心那些人民吗?他们恐怕更关注自己的姿态。反而理解了《上海的金枝玉叶》里郭婉莹晚年不愿意对BBC等外国媒体讲述文革诉苦,他们并不会真的去理解,只会拿你的话用作他们的政治意图。所以越发觉得像何伟写的寻路中国系列有多么难得,是一种平和、客观、真正有同理心、不自以为是怜悯的视角。
黑色幽默,类似于后来Billy Wilder的「One,Two,Three」对两极形态的夸张揶揄,但节奏更舒缓,情感更细腻,台词依旧巧妙好笑。印象最深是派对醉酒后的一段对话,女主:「我们要建造自己房子吗?」男主:「是的,一个白色的小房子。」女主:「不,不是白色的。」男主:「好的,我们建造红色的。」女主:「不,我们不要任何颜色」男主:「不要颜色,只是一个房子而已。」女主:「让我们举行自己的派对。」男主:「好的,世界的情人们联合起来!」(举手)女主:「我们不用伸出手臂。」男主:「不用!」女主:「我们不要攥紧拳头。」男主:「不要!」女主:「我们的敬礼就是亲吻。」男主:「亲吻 敬礼……」
我发现我更爱的还是悲情的嘉宝,在这部里一开始冷艳往那一站,也着实惊艳到了我,嘉宝同志心如钢铁,专心社会主义人设非常有意思,开始希望剧情是个悲剧走向,最好还别是主要谈恋爱的,可惜冰美人以尴尬的大笑方式消融了,茶花女玛格丽特反差出来的凄凉无奈让我心疼万分,这部是个喜剧,没地方心疼嘉宝,便开始注意到她穿礼服时仪态略差,以及不知道为什么眼睛看起来很小之类之类的缺点,冷美人消融时剧情就没意思了。P.S.嘉宝的声音还是很好听,尤其冷美人时配上那嗓音简直一绝。另外早期奥斯卡提名原来都这么水的吗?
冲着喜剧大师的名头来的。题材和演员在当年绝对是噱头满满。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爱情至上有点站不住脚。男主更像是吃惯了豪华大餐突然看到一道清凉小菜而动心。女主的才思敏捷超强大脑有无与伦比的冷场和转场能力。普通人民最关心的还是实实在在的衣食住行。台词真是不错,不过男主的笑话讲的确实不咋地,自己还没讲完就乐不可支。单纯的人才会爱上另一个单纯的人,他家管家也挺腹黑的~最好玩的是他俩在酒店靠墙站赎罪的场景,哈,真心有灵犀。
8.5 意识形态的转变是自然的,妮诺契卡接触的新鲜和华丽都是超越意识形态存在的,是人类最本能性的欲念,而获取方式才是让两种意识形态所对立的原因,刘别谦再此没有深入探讨,毕竟这不是严肃的政治研究会,但几个投向资本主义的小桥段也达到了嘲弄的效果,管家被剥削的积蓄和片尾被淘汰的卡巴斯基也是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这不是艺术家要解决的问题,人们喜欢的,只不过是用有趣、精彩的作品提出问题的刘别谦。
无论说什么,喊得愈大声就愈失语、愈遮蔽,《妮诺契卡》愈以意识形态做笑话就愈不可触及其本质,不过将之当作浮泛的外壳,内里依旧是温和的“爱”的立场(“让我们为爱敬礼”)。细节取胜,开香槟-枪毙共产主义俘虏的戏仿、步行上埃菲尔的隐喻、被审查屏蔽的信件;氛围营造一流,开篇三个苏联人的对话、街头问路的搭讪、公共房间里黯淡的光。——而且作为喜剧它真的蛮可乐的。
燕子总要飞往南方,虽然北方有崇高的理想,但它们要的是温暖的气候。妙绝的桥段很多(认错同志、两人前期的恋爱桥段、三个活宝、审查信件、结尾剥削有理),不愧是比利怀德啊。不过吧,两人的感情来的太快,结尾失水准。另外,为黑而黑的桥段过多,几乎全是刻板印象,失了真。为了自由、物质享受轻易抛弃“崇高”理想是不是很魔幻呢?参考91年,还真不。
全片的气质像苏联时期的东欧文学,人和人在“悲伤地欢笑”。这不是《虎口脱险》那样的讽刺喜剧,比利怀尔德的编剧很好地平衡了戏谑和严肃,充满真诚。拍摄时期东方正在自上而下“大清洗”,共用公寓、耳语者、配给制都很真实,但远没有现实残酷。伯爵的那句“巴黎,一半人在与另一半人做爱”无疑是资本主义最好的广告词。嘉宝很美呀。
3个俄国小伙伴开场十分funny,在俄国聚餐中也有趣(其中眼镜大叔在街角的商店里演的也很出彩)。。。伯爵情话力爆棚,与特使的对话都不得不服就这花言巧语,plus翩翩风度,无从抵抗?嘉宝女神有些显老,但still美极,五官超精致,她更适合英姿飒爽或不苟言笑的。。。俄国聚餐场景与我们的50-60s太像啊
共产与资本的互相侵蚀,莫斯科人里映出西欧的刻板印象,巴黎人里映出对社会主义的刻板印象。嘉宝一本正经的讲直男式笑话。没有解放生产力、没有物质基础的共产社会,大家都活在催眠之中,难免被生产效率更高,生活更便利,也养起更多享乐阶级的资本社会诱惑。说到巴黎一天不同时段换好几次衣服,不知道是讽刺还是崇拜。